精彩回顾 | 可溶性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分析考量
Cronk医学博士以其近20多年在PK、生物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免疫原性和生物标志物等经验为大家分享可溶性蛋白质靶点的生物检测相关知识。

2023年10月11日19:30,安渡生物生物分析副主管研究员在安渡生物Live平台进行以《可溶性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分析考量》为主题以直播的形式做报告。本文将以文字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报告的主要内容,如您希望观看视频亦可点击下方图片回看。以下,Enjoy
以可溶性配体作为药物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
随着以可溶性配体作为靶点的治疗药物的增加,可溶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也越来变常见。可溶性靶点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用于:
-
证实生物药物和靶点的结合
-
评估药物和靶点的相互依赖关系
-
监测药物对疾病进程的影响,确定药物的临床结果和生物标志物之间的联系,这对那些首创药物特别有用。
-
确定药物对靶点作用的最佳时间段和重复给药的方案
-
监测由于药物免疫源性导致的药物失效
Cronk博士在直播中重点阐述了可溶性蛋白质靶点生物标志物配体结合分析方法研发的策略。可溶性生物标志物检测可以作为药物研发中一个重要工具,但我们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
可溶性靶点的浓度通常很低,所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要求很高。 -
可溶性配体靶点是内源性蛋白,检测的标准品一般会选用重组蛋白而不是内源性的可溶性配体。 -
可溶性靶点是内源性蛋白,空白基质很难得到,检测用的标准品一般会使用替代基质,由于检测标准品和标准品基质和检测样本中的可溶性靶点和样本基质不同,给检测带来一定的困难。 -
除了药物本身以外,样本中的抗药物抗体,以及可溶性受体会干扰可溶性靶点的检测。 -
另外可溶性靶点和生物药物相比,更不稳定,这也增加检测困难。 -
目前还没有生物标志物检测指南,生物分析科学家要根据 Context of Use 的原则进行方法研发和验证。所以我们生物科学家必须清楚了解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学知识,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目的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
如何检测游离可溶性靶点
检测游离可溶性靶点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检测给药后药物对游离靶点的抑制,但存在很多挑战:1)可溶性靶点的浓度很低,ligand binding assay 难达到这种敏感性。2) 给药后靶点和药物结合后,由于稳定性增加,造成治疗后可溶性靶点在血循环中浓度明显增加。药物和靶点的结合是一个动态平衡,在靶点浓度增加时,这种动态平衡就倾向于分解,这可能会导致检测的游离量会高于实际的游离靶点水平。3)样本的稀释, 检测时各种条件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抗体和抗原的动态平衡破坏,造成游离靶点的不准确的测量。
用ligand binding assay检测游离靶点时,需要用capture 抗体, 必须能够识别靶点上和药物结合同一位点。
-
最理想的情况是找到一对与药物没有竞争的capture和detection抗体,由于capture和detection抗体结合的位点与药物结合的位点不同,能同时检测到结合型和游离型的靶点。 -
如果抗体类药物干扰靶点的检测,可以用酸碱处理样本, 酸碱会抗体类的药物和靶点的结合,而靶点分子量比较小,和capture和detection抗体的结合力会恢复。但这种方法不广泛适用。 -
如果只能找到一个非竞争性检测抗体,可以在样本中加过量的药物让所有的游离靶点变成结合性靶点,再使用检测药物的二抗作为detection抗体。
最后,Cronk博士总结:做为生物分析科学家,一定要明白我们研发的方法检测到的是什么,是游离靶点还是总靶点。作为生物分析科学家,我们必须要清楚把这个信息传达给药剂科学家,这样药剂科学家的才能根据我们数据建立可靠的PK-PD模型中,我们最终目的是帮助临床试验得出可靠的结论和判断

Zhumei Cronk 博士
安渡生物
生物分析副主管研究员
-
近20年行业经验(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HDL、PPD) -
在PK、生物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免疫原性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和医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博士后